按:此文仅供参考,因该文有诸多不当之处,比如说澳门的气象观测数据不详等,甚为不当——找不到相关资料的话不要那么急于轻易下结论。
在澳门500元纸币上,印有一个头像,这个人叫弟•模理斯,他是葡萄牙海军的一名军官,他的长期探险始自他在澳门的驻守,但最后在日本成了一名隐士。在此过程中,他先后与一名中国女子和日本女子结婚。这位奇人的生活、写作和工作非常引人入胜,因为这些资料都有助于理解东西方之间的早期文化交流。随着命运的跌宕与转折,他的肖像最终出现在一张旧澳门纸币上。有一位历史学家冼丽莎博士正曾撰写了一篇论文,题为《温萨斯劳斯•弟•模理斯的肖像如何出现在面值500澳门纸币上的思考》,介绍了弟•模理斯与澳门的关系。
从弟•模理斯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见到葡国海军与澳门的关系十分密切。
但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对于殖民地时代的澳门葡门海军,即使不是一片空白,也是没有太多的认识。这种况跟香港人对以前驻港英国海军全无认识的情况一样,
最早抵达广东的葡国战舰是1515年的阿尔贝加利亚(Lopo Soares de Albergaria)舰队的一艘,该舰舰长是安得拉德(Fernao Peres d’Andrade)。
为了对付海盗,在17世纪初,澳门开始装备一些武装船只,并据说于1807年曾和著名海盗张保仔在澳门近海打过激烈海战,葡萄牙海军遭到惨败。
1809年,澳门在和两广总督达成协议,容许葡萄牙海军派遣更多的武装船只来澳门,配合以岸防炮为主的清军打击海盗。
1810年,Cap. Jose Pinto Alcoforado de Azevedo e Sousa率领武装船Inconquistavel号、Palas号, Indiana号
和Princesa Carlota(卡洛特-加龙省公主号),以及巡防舰(frigate)Ulisses(尤利西斯号)和三桅帆船(lorcha)Leao号在大屿山(当时还属清朝统治)附近大败某海盗。
到19世纪中叶为止,澳门反海盗的主力反而是葡国商人自发武装三桅帆船(lorcha)这是一种西式船身中式帆的武装货船,通常由三名洋人和十三名华籍水手操作。
19世纪末,葡萄牙驻澳门舰队(Marinha em Macau )至少拥有一艘炮舰及一些巡逻艇(corvett),包括Estefania 号和Bartolomeu Dias号。为了支持驻澳门部队,运输舰Martinho de Melo号和Africa号也不时进驻澳门。这些船主要是
经常出没在中国沿海、日本、泰国、菲律宾以及葡属东帝汶等地执行保护侨
民、炮舰外交等任务。
1909年起,炮舰Patria号和Macau号开始长驻澳门。炮舰Patria号1920年由里斯本的海军兵工厂(Naval Arsenal)建造,626吨,船员83人。
不过,中文的数据称:上海的求新造船厂的前身是求新机器制造轮船厂,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该船厂于1931-1932年间,为葡萄牙海军澳门基地建造排水量为1050吨的炮艇「巴梯亚」号。炮艇「巴梯亚」号应是Patria号的对音。Patria号在1931年卖广东,成为中国海军的一员。
浅水炮舰「澳门」号(Macau)号是由苏格兰Glasgow的Yarrow yard于1909年建造,在香港太沽船厂组装舰长36米,特别建造适合在珠江巡逻之用,船员35人。「澳门」号在1927年参与过上海的多国维和任务。「澳门」舰在澳门服役超过30年。1943年因为澳门缺粮,所以以10吨米的代价卖给日本。改名「舞子」,服役于香港方面特别根据地队广东警备队。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中国海军接收,改名「舞凤」舰(Maiko),服役于广东海军第四军区。1949年在广州起义,在共和国海军服役,直至1960年代。
除外,葡国还有多艘的战舰,包括巡洋舰Adamastor、Vasco da Gama、Rainha Dona Amelia和Republica以及炮舰Goncalves Zarco、Goncalo Velho、Joao de Lisboa、Afonso de Albuquerque、Bartolomeu Dias和Pedro Nunes,都曾经在澳门驻守过。
不知是数据不准确还是其它原因,上述的葡国军舰部份有些无法在外文资料中找到具体的材料,兹列举如下:
NRP Adamastor,巡洋舰。1895建造,1933年除役。长74米,排水量1729吨。
Vasco da Gama。1875年建造,2384吨。
Rainha Dona Amelia。巡洋舰。里斯本船厂建造。1898年下水,1915年退役。长75米,排水量1630吨。
Republica。不详。
Goncalves Zarco。不详。
Goncalo Velho。护卫舰。1931年建造。950吨。
Joao de Lisboa。不详。
Afonso de Albuquerque。巡洋舰。1833年建造,1092吨。
Bartolomeu Dias。不详。
Pedro Nunes。护卫舰。1930年由里斯本船厂建造,1978年除役。长71米、1090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1澳门总督是由海军司令Gabriel Mauricio Teixeira出任。而葡国派遣海军「远东舰队」(Far East Fleet)驻守澳门,舰队包括有下列军舰,包括Rainha De Amelia号、Vasco da Gama、Patria号和Macau号4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葡萄牙人对经营殖民地澳门越来越心灰意冷,而中国政局的转变,也令这些炮舰可发挥的舞台也越来越少。
1950年,葡国炮舰Pedro Nunes号在「关闸事件」中曾发过几炮。总的来说,驻澳门葡国海军在任内都没什么大事发生。
1964年,炮舰Goncalves Zarco号正式调离澳门,该舰自1935年驻派澳门,前后达29年,从此以后,葡国海军再没有军舰在澳门长驻。
1966年,左派在澳门发起「一二三暴动」,迫使澳门总督签「悔过书」,葡萄牙人对经营澳门这片半「解放区」意兴兰珊。葡国海军于1975年将反走私和海防的任务交给澳门新成立的水警稽查局,但澳门水警不论装备水平和实力,均远逊香港水警,甚至迪广东水上边防还不如。
1989年,另一艘「澳门号」三桅船,原葡国海军(UAM-202)的辅助船只,根据葡国海军与澳门政府所签订的合作书,交由澳门港务厅管理。
自此以后,即使偶然有葡萄牙海军军舰停靠澳门,只是过境性质。值得一提的是,葡国海军训练舰Sagres于1993年前往日本参加葡萄牙人到达日本450周年庆典时,作环球航行,途中曾经在澳门靠泊。
澳门葡国海军涉及的服务范围,还包括澳门水警、航空队、造船厂、澳门水上活动俱乐部、气象观察等,兹简介如下:
1. 由海军执勤的澳门水警
澳门水警局创立于1868年,初期称澳门港务警察,简称港警。由于清朝时人们对海军惯称水师,故当时的港警也被称为水师,所以澳门港务局及水警稽查局总部也被俗称为水师厂,这个俗称一直沿用至今。
澳门港务警察首任队长为葡萄牙海军少校若望依度雅度,当时只有数名警员和一艘木船充当水警轮,设备极为简陋,当时的澳门出入口货物无须抽税及检查,所以水警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港口的治安及执行港务条例。
1948年,澳葡政府在内港16号码头设立稽查站,由港务局领导。1949年易名水警队,但水警与稽查工作仍然分开执行。到了1975年才将两者合并,成立水警稽查队,那时澳门港口还驻有葡萄牙海军,所以水警稽查队属海军军务厅辖下的一个部门。到1976年,才改由澳门保安司令部直接管辖。
目前,澳门水警稽查局管辖下有4个厅,包括行动管理厅、海上巡逻厅、海关监察厅及资源管理厅,总编制约1100人。行动管理厅约有数十人,主要负责部分起诉、对外沟通、统一管理水警资料及行动报告、情报搜集及策划等工作;海上巡逻厅分海上及陆地巡逻,约有450人,快艇20余艘,主要负责整个澳门及离岛沿岸巡防,维持内外港航道畅通、反走私及偷渡活动;海关监察厅约有400人,主要监察进出口货物、旅客及行李,进行反走私工作。该厅在内港、关闸、外港、凼仔岛、路环岛、机场和九州岛港等不同对外口岸设有多个稽查警司处;资源管理厅约有数十人,负责统筹及分配人力、物力及财政工作。
2. 澳门葡国航空队
澳门葡国海军飞机成立于1927年,拥有有限的设置,包括:
「小妖精III D」型水上飞机(Fairey IIID) 、4 架Hawker Osprey floatplanes 、Avro 626 、Grumman G-21B。
根据澳门编年史记载:1927年,运输舰「佩罗·阿宁科」号运抵澳,舰内运载着大量武器,为了因应东亚动荡的局势,里斯本方面大意大幅增强澳门的防御力量,这批武器包括3架水上飞机,这是澳葡政府首次配备军用飞机,就当时而言,算是相当先进的武器。同年,位于凼仔岛教堂沙滩﹝今住宅博物馆附近﹞的海军航空站启用,开始时只有临时的棚架,后来才筑起了机库,3架飞机的编号分别为17、19、20。
编年史记载3架飞机机为「小妖精III D」型水上飞机,根据澳门海事博物馆的数据图片分析,研究人员相信该机型为英国费尔雷﹝FAIREY﹞III D舰载侦察机,而曾经为葡国海军完成横越大西洋飞行的费尔雷III D「圣十字」号,就是驻澳三机之一,现今作为英雄机展示于里斯本海军博物馆。「圣十字」号是世上现存唯一一架费尔雷III 型,澳门海事博物馆的飞机模型即以该机为原型制作。不过,「圣十字」号为适应长途飞行的需要,飞机出了某些改良,故有时被称作费尔雷III D Mk2。
澳门航空队的第一次任务是1928年参与搜救美、法两国在南中国海失踪的飞机,并将在中国侦察到的情报资料,与河内的法军和香港的英军分享。1929年里斯本有意召回澳门航空队,但在澳督的要求下,澳门航空队继续留守。
1929年,澳门中央炮台的欧洲防卫炮兵由要求加薪不遂,发生哗变。事件中,澳门葡国当局出动飞机在空中盘旋侦察,这是驻澳航空队唯一的一次战斗任务。
1933年,葡国海军撤销了澳门的航空站,19、20号机继续留守维持机库运作,17号机由运输舰「佩罗·阿宁科」号送回葡国。
1937年抗战爆发,里斯本向澳门增兵,葡国海军重新部署4架水上飞机,1938年恢复海军航空站。这次部署与10年前有些不同,根据图片和数据显示,机型是较先进的鹗式﹝其两架编号为71、72﹞。1938年,葡萄牙海军更派泽卡布拉上校赴英国为澳门海航机队添置装备,其间航空队的活动很活跃,每天飞行约一小时,1939年更成立了海军飞行学校。这4架鹗式运抵澳门后,凼仔的航空站由于不敷使用,澳门葡政府为之在外港建造了新的机库。1941年,新机库完工,可以同时供6架飞机停泊。
1942年,一架航空队的鹗式发生意外撞向民居,导致2名机师死亡,并造成地面上1死16伤,事后不久,可能基于局势进一步紧张及澳门资源越来越匮乏,航空站关闭,但航空队的5架飞机都依然留在澳门,然则有可能这5架飞机都毁于大战末期的美军空袭之中。
1945年 美国「哈尔西舰队」的「企业」号航空母舰上的38特遣队,对澳门发动空袭,将澳门外港的机库完全炸毁。至此,葡萄牙驻澳海军航空队的历史到此终结。
4. 澳门葡国海军造船厂
澳门还有一些葡国人经营的船坞,分别设在妈阁、黑沙湾、筷子基和青洲一带,主要作修理船舶用。妈阁前面的政府办船坞始建于1890年,1932年起开始生产木船。这是澳门政府办的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一家造船厂。
5. 澳门水上活动俱乐部
澳门水上活动俱乐部成立于1949年。最初由一批葡国海军军人发起。原址设于外港,后由于配合城市发展而迁至竹湾,设于路环竹湾水上活动中心大楼。1972年竹湾水上活动中心投入运作,成为当时所有水上运动项目之代表机构。随着其它水上运动团体的设立,1991年与澳门体育总署签订议定书,从此成为帆船及滑浪风帆之代表机构,并管理俱乐部及竹湾水上活动中心一切设施。1991年扩建停泊区,购入多艘风帆供会员使用。俱乐部正不断完善竹湾水上活动中心及澳门林茂塘游艇中心之设施,推广水上活动。
6. 澳门的气象观察
澳门早期的气象观测和气象服务均是由驻澳的葡国海军担任。
附记:澳门由于数据记录不详,档案也不完整,因此许多事情都无法说得清楚和完整。
from: http://bbs.tiex
ue.net/post_1679642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