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转眼即逝,又到年终总结时。回首2018,波澜不惊,乏善可陈。概而言之,简况如下:授课6门;发表论文2+1篇,被拒论文4次,翻译论文2篇;研究项目4个,被拒项目3个;参加会议6次,被拒会议5次;获奖2个;主持讲座4次。详情如下:
讲课
1) 十六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互动(本科,34小时)
2) History of China(留学生,6小时)
3) 学年论文(本科,6小时)
4) 中外历史研究专题(硕士,2小时)
5) 中外历史文献研究专题(硕士,3小时)
6) 中国近代史专题(硕士,4小时)
7) 毕业实习(本科)
学生培养
今年9月起,新招硕士研究生一名,后又接收转导师的研二研究生一名。与研究生每周或隔周见面督导一次,以保障培养质量。另指导本科学生论文多篇。本科生论文稍多,论题又广,本人时间紧张,学力不逮,有时不能及时批改回复,颇费神。
论文
1) 《开海贸易、自然灾害与气候变迁——元代中国沿海的倭患及其原因新探》,《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8年第5期(全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6期转摘;《新华文摘》2018年第24期论点摘编。
2) 《明初山东倭寇与沿海卫所建置时间考——以乐安、雄崖、灵山、鳌山诸卫所为例》,《学术研究》(CSSCI)2018年第4期(全文)。
3) 《论近代澳门鸦片专营、贸易与禁烟问题》,林广志、张中鹏主编《明清时期澳门经济史研究论文集》,澳门:澳门基金会2018年。
被拒的论文,就不写了……
有一篇论文,在线投稿12天就被拒了,不知是不是创了历史记录。所有被拒的论文,均未收到任何的审稿意见。看到一些名家回忆,说他们年轻时投稿,即使不被录用,也会收到一些批评意见,从中受益匪浅。为什么我从来就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后来想一想,似乎明白了。
研究项目
1) 2018.1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科高峰建设计划”著作出版资助
2) 2018.09,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3) 2018.07,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资助项目
4) 2018.0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
被拒的项目,就不写了……
记得去年第一次申请项目基金时,信心满满,以为凭着自己之前的研究成果,志在必得。后来,却铩羽而归。再申请另外一个,同样失败。接着,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失败,一度让人怀疑人生。失败多了,也就看开(麻木)了。今年,大概否极泰来,峰回路转,居然误打误撞申请成功了几个,还算可以。如今这年头,手里若没个基金项目,仿佛就像是没穿衣服的民科在裸奔,让人抬不起头来。其实,看一下中标的项目,很多也就那么回事。学术评价,万不可项目挂帅,真的。
获奖
1) 2018.10,“Tributary Ceremony and National Security: A Reassessment of Wokou Diplomac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during the Early Ming Dynasty”,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 2018.06,《1858–1911年珠三角鸦片走私与缉私》,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各地评奖,最大的恶习就是搞均衡。
前几天一个老教授讲他做评委时的经历:一等奖严肃,二等奖放水,三等奖分赃。据说,小文本来可得省社科二等奖,但是一些评委说历史类一等奖共4个,山大占了3个,有些太多,二等奖,就不给了。然后,小文就“理所当然”被挪到三等奖去了。看了看一些同框的水平一般的论文,真的无语,感觉很丢人。但是,自己还没那个实力去说“不”——作为年轻人,需要这个外界的评奖,对吧?
这篇英文论文,送到学校时,社科处一个老师说,这个估计应该一等奖。我说,别开玩笑,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什么样的身份和资历,我还是很清楚的。后来,果然只给了个二等奖。
学术的竞争,从来是不分学校、省市,甚至是国家的。诺奖要是搞国家和地区均衡,中国早就拿了几百上千个奖了吧。公信力和认可度,很多时候就是被均衡玩坏的。
翻译论文
今年,破天荒翻译了两篇论文。
会议
1) 2018.12,“海关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武汉)
2) 2018.11,“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探索”研讨会(南京)
3) 2018.11,“跨文化的历史教学”工作坊(济南)
4) 2018.10,“航海文献与中外交流互鉴”学术研讨会(泉州)
5) 2018.09,首都师范大学第六届全球史学术论坛(北京)
6) 2018.08,“丝路和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国际会议(上海)
被拒的会议,就不写了……
主持讲座
1) 2018.05,Elke Papelitzky(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
2) 2018.05,程永超(日本名古屋大学)
3) 2018.11,Robert J. Antony(广州大学)
4) 2018.12,邱仲麟(台湾中研院)
其它
2018.07,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
2018.02,入选硕士生导师
2018年,工作的第二年,整体而言,教学和科研,慢慢步入正轨。今年,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尤其是成功申请了几个项目,解决了后顾之忧——申请不上基金,逢年过节都过不好。但是,这些成绩,都是过去几年积累的结果。旧课题尚未清理完结,新的研究领域又亟待开拓,心中不免着急。
至于未来,就不展望了。回国之后,无门无派,从零做起,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艰难。人到中年,过一天算一天,未来的事情,不可控,就不多奢求了,只求希望家人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如此,便是福。
最后,依然是感恩!感谢学院的支持,感谢各位师友的帮助,感谢家人的关怀!
博主厉害!科研狗仰望
与大神们相比,我这点工作真的根本不值得一提……
马老师,在您博客受教多年。祝您新的一年一切顺利!
谢谢!也祝您新年新气象,万事遂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