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东亚”概念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学术术语。尽管如此,中外学者的看法已渐趋一致,那就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传统为背景,以当前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现实为考量,“东亚”应该是“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区域的总和。包括这两个区域的全部国家。
东亚学是否就是研究东亚区域的一门学科。如果这样认为,东亚学将是一门包罗万象、却失去存在价值的学科。甚至可以认为,将不成为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东亚学有既定的研究对象,范畴和方法的。东亚学的诞生是历史的产物,即“二战”结束以来,东亚高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东亚奇迹”的产物。它渊源于战前的“东方学”。却又不是“考古”式研究的“东方学”,东亚学的崛起是“东亚奇迹”的产物,本质上是东亚现代化的产物。东亚学是研究东亚区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土地社会向市场社会、从农民社会向市民社会、从民本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或转型的一门综合性、宏观性和理论性的社会科学。说到底,东亚学是研究东亚区域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模式和规律性的科学。它不是东亚国别学研究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东亚国别现代化学的简单累积。它从宏观上、理论上阐释现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互动关系,东亚与欧美的互动关系等。如果说东方学关注的重点是传统东亚,即农业东亚,那么东亚学的视野在现代东亚,即工业东亚。东方学把东亚看作僵滞的、陈腐的、“木乃伊”式的,东亚学则视东亚为灵动的、鲜活的、“龙腾虎跃”式的。不妨说,东亚学就是东亚现代化学、东亚转型学和东亚模式学。东亚学的本质是东亚的现代化学。
(一) 中国大陆
1、 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
(1) 综述
致力于东北亚宏观研究的机构与团体主要分布于东北与华北,该区域濒临东北亚,有地缘优势。设有东北亚研究中心的有吉林大学(1999.10)、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延边大学、东北师大(1992)、黑龙江大学(1999)、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02.2)。设有东北亚研究所的有辽宁大学、辽宁师大、辽宁省社会科学院(1990年设立,1998年更名世界经济研究所)、延边大学(1991年设立,东北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大学(1993年设立,东北亚经济研究所,1999年改名东北亚研究中心)、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天津市社会科学院(1999)。设有东北亚研究院的只有吉林大学与延边大学,这两个研究院分别依托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亚研究中心和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致力于东南亚宏观研究的机构与团体主要分布在东南和西南,此区域与东南亚毗连,得地缘优势。设有东南亚研究所的有中山大学(1978)、暨南大学(1960)、云南大学、云南师大、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1989.5,原为1979.2成立的印度支那研究所)。设有东南亚研究中心的有厦门大学(2000.3)、北京大学(2002.9,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广西大学(1995.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云南民族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亚研究中心设在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中国东南亚研究会联络机构(1979)也设于此。
设立东亚和亚太宏观研究的机构和团体以北京和上海为重。北京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1988,中国亚太学会联络单位设于此)、中国太平洋学会、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2002.9)、亚太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东亚学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中国对外贸易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上海有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东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华东师大欧亚研究中心、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上海东亚研究所(1995.11,民间学术机构)、上海大学东亚研究中心(2003)。其它地方还有: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东亚研究所、吉林师大东亚研究所(2003.4)、沈阳东亚研究中心、沈阳东亚文化研究所、天津市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1999.10)、南京大学亚太21世纪研究中心、东亚研究所、暨南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海南大学亚太经济研究所等。
(2)简评
大陆的东亚学研究机构与团体大体有如下面貌与特征:其一,设置较晚。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学研究才开始起步,因而这些研究机构与团体大都设置于90年代,并且只有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才真正出现宏观性、综合性、跨学科的整合型机构。其二,地缘性强,分布极不均衡,不适合改革开放的形势。这些机构与团体绝大部分位于紧频东北亚与东南亚国家省区以及北京与上海两个政治经济中心。其中东北亚研究机构主要位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尤以吉林为主,吉林大学与延边大学是两个重镇。东南亚研究机构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四省,除广西稍弱,其它三省学术力量都较强,尤以厦门大学为重镇。除东北、西南、华南和东南的福建以及京、津、沪以外,广大的内陆腹地、甚至浙江、山东、江苏这样的沿海省份,都缺乏甚至完全没有东亚学研究机构,这与东亚的发展形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力度是不相适应的。其三,这些机构与团体大多从事基础性、专门性、实证性、微观性、国别性的研究,真正宏观性、综合性、理论性、前沿性的学术研究却还处于初始阶段,整合型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机构才诞生几年时间,只是本世纪初的事情。其四,学术团体太少。除了中国东南亚研究会成立于1979年外,其它诸如中国亚太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都是晚近才成立的,而中国东亚学会或研究会、中国东北亚学会或研究会迄今尚未成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除了上海东亚研究所等有限的几个以外几乎一片空白。其五,对内对外学术交流还很少,学术会议周期太长、濒度太低,国际性学术会议少。东亚地区的各种小语种的学习和应用还不足以支撑东亚学的研究大厦,亟需加强。
2、 学术期刊与信息网站
(1) 综述
东亚学的有关学术期刊的刊名、主办单位、刊期如下表:
有关东亚学的信息网站含研究网站与新闻网站主要如下:
(2) 简评
总的说来,东亚学的有关学术期刊与信息网站呈现如下特征:其一,月刊、双月刊少,
季刊与不定期刊物多,还有不少是内刊。月刊只有《当代亚太》一种。刊物出版周期过长,这说明研究队伍还很小,研究实力还不够。其二,除《南洋问题研究》、《南洋资料译丛》、《东南亚研究》等少数几种刊物外,其它刊物发刊时间都很短暂,有的已停刊,有的断断续续。其三,可供利用的网络资源太少,除了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中国太平洋学会、陈峰君教研网以外,东亚学研究的资讯网站廖若晨星,就连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这样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重镇竟然也没有自己的研究网站,更徨论其它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其四,大部分网站为90年代末或21世纪初建立,质量有待提高,更新速度有待加强。其五,东亚研究的共享数据库迄今尚未建立,东北亚与东南亚研究的有关数据库尚在建设之中。大陆尚无统一的东亚研究资讯网。作为知彼知已的东亚研究信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实在难以估量,它的缺失真正是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和遗憾。 |
作者:何爱国